同学回应《回应学分绩改革》

可能是为回应这篇文章, 学校发布了《回应学分绩改革》一文(微信公众号推送):

该文引爆了同学们的讨论, 到后期, 同学们利用赞赏功能, 将自己的头像显示在这篇推送下方, 以示反对:

后来, 该公众号维护者屏蔽了有关头像。

经过twd2有限的调研, 同学们以及一部分家长们争议的话题主要包含如下几点:

1. “优秀率建议不超过20%”的规定在一开始实践中被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是”不得超过20%”。

实际上, 超过20%的建议值虽然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交书面材料, 但是最终还是可以突破建议值的限制, 录入成功。后来, 这些同学向老师和助教说明了情况, 老师提交了书面材料, 两位同学最终高高兴兴同时拿A。

然而, 还有另外一部分老师知道此规定, 但是懒于写材料, 降分了事。最终都是使得同学的成绩偏低。

有家长表示: “说老师有自由裁量权是把责任推给了老师。大多数老师一定是会严格执行学校的规定,而不是自找麻烦突破学校的规定。敢于突破规定的一定是极少数,否则怎么会出现全校的GPA分数全部低于外校的情况。”

关于”根据实际情况,现在这一优秀率也已经调整到30%。30%建议优秀率的设计,也是学校反复调研的结果。大多数国际一流大学的优秀率都没有超过
30%。”, 有同学表示国外的优秀率是按照平均学分绩点计算的, 而不是按照单门课程计算的, 并称学校的算法会使得成绩偏低, 如图所示:

同样有家长提出质疑, “清华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优秀率是持平的,与国内一流大学的优秀率相比如何?明显是最低的。浙大85分以上就是满分,就可以拿到很高的GPA,清华与国内其它院校比GPA确实是最低的。国外学校不会把清华单列出来单独考虑,GPA一视同仁。你的3.5一定比别人的3.8要处于劣势。”

有很多同学持类似看法, 他们认为国外学校在招生录取时并不会特殊考虑清华大学的GPA情况, 部分国外高校使用机器自动过滤较低GPA的申请。

有同学直接表示”录我的老师明确告诉我GPA过低,影响录取”。

2. “清华并没有百分制和等级制的严格对应关系。”与实践不符。

同学对”在学分绩改革的初期,为了方便老师理解百分制如何转化为等级制,学校提供了一个成绩换算参考模板。……真实情况是,80分,老师可以打A,可以打B,可以打A-,都是老师根据同学学业表现和相互比较的情况作出决定。”的反馈是: 事实上这个规定在2018年才开始实施[微笑]好吧是2019,因为是2018入学后的那次期末。 (twd2注: 应该是指2018年秋季学期) twd2注: 2015级同学申请国外学校使用的GPA由2015年秋季学期到2018年春季学期的成绩计算得出, 并不包含新规定实施的学期, 即不包含2018年秋季学期。

此外, 对于成绩换算表实际上是”参考模板”这一说辞, 有同学给出了成绩单背面印刷的表格, 其中并未提到这一换算表仅为参考, 极易产生误解。

注册中心发布的《学生成绩记载规定》同样没有特别注明这一百分制换算表仅供参考:

此公众号推送文中还指出”2015级同学50%以上的课程,老师在打分时没有给百分制成绩,而是直接给出A或B的等级制成绩。”, 有同学则表示: 因为老师都提前换算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 确有一小部分老师在2018年秋季学期前就真正按照等级制记载成绩, 通过观测也能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 百分制成绩与等级制成绩脱钩。

3. “清华有最优秀的生源、人才培养质量高、学术声誉好,整体绩点的高低不会影响到国外很多高校对清华学生的评判。……有些国外学校录取学生,是要达到某个固定的绩点才进入审核录取程序的,也的确有些学校可能在意绩点的绝对值。为了保证学分绩改革不对同学留学申请产生不利影响,也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同学的利益,学校采取了相关措施。” twd2注: 相关措施即开具一份新的GPA证明书, 上面提供了新算法计算出的GPA值, 但未给出算法, 且成绩单上的绩点信息保持为原始数据。若按成绩单的绩点信息计算GPA值, 则与GPA证明书给出的数据不符, 容易引起很大一部分国外学校怀疑。

有家长持相同观点: “调整后的GPA如何得出并没有详细的计算过程,这个GPA不一定被申请学校采纳。如UCLA就是把原始成绩重新计算一遍,根本不采信清华修正后的GPA。修正后的GPA存在明显瑕疵与漏洞,申请方质疑较多。”

4. “数据显示,2015级学生申请出国成功的比例同往年持平,并未出现显著的波动。”的说法不被同学信服。

有家长指出: “清华以传统工科专业为代表,传统工科院系如机械、电气、电子、材料、物理、化学等专业的留学申请结果数据未调查,只调查了这几个院系代表性不强。”

同学表示: “这里只说一下我了解到的计算机系的申请情况,如有缺漏or错误可以在评论里告知我。计算机系拿到四大(MIT、Stanford、UCB、CMU)PhD Offer一共2枚,其中MIT和UCB为0,Stanford和CMU各为1枚。MS Offer 相对来说多一点点,包括Stanford MS 1枚,CMU MSCS 1枚,CMU MCDS 5枚(同项目浙大至少16枚)。今年计算机系GPA前10至少有一半的同学参与了申请,而往年出现过前10有8人参与保研的情况,请问这叫’申请情况好于往年’?”

另有同学尖锐地指出: “a. 名校CMU、斯坦福、伯克利、UCLA,什么时候UCLA的CS和前面三所一起谈了。 b. 且不论学校没有弄清楚ad和offer的区别,这个只看学校总录取人数也是很让人服气的。因为CMU光MS项目就有十几个,各种项目的难度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而且据我所知贵系录取Berkeley的应该也是meng的,MIT今年没有人录取。这样将各个不同ms、meng、phd项目混起来看总体人数,真的好吗。根据一亩三分地上的数据,CMU竞争比较激烈的MCDS项目,浙大今年录了十余人,是贵系的好几倍了吧。 c. 推送说这几个学校的录取人数高于往年,负责统计的辅导员表示了否认。此外,今年贵系出国申请人数和水平明显多于去年吧。去年年级前十大部分保研了,今年年级前十大部分都出国申请了。难道总人数还得比去年低?” (twd2注: 这段话中, “贵系”即计算机系。)

此外, 计算机系负责统计数据的辅导员亲自表示: “好像没有好于往年[皱眉]”

其他院系的同学则表示: “叉院的同学被强行说成“并无显著变化”了。。可能我们人少学校觉得也没啥统计意义”, “我们数学系差到他们都不想掩饰了”

有同学表示有老师也承认”学生意见很大”。

另外, twd2注意到文中并没有给出统计数据, 结合同学和辅导员的描述, 本文可能存在学术造假。

5. 结束语

另外摘录几则较为综合的评论。

说些最直接的观感。为了了解情况,不仅要有校方收集的数据,还需要对改革直接涉及到的学生和教师的情况进行普查才行。文中只是语焉不详地提及了课程咨询委员会“进行了调研”。这项调研做得怎样?反复强调“改革之前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和改革的初衷,这都体现出推进改革者的家长制心态。
关于表达带来的问题:第一,看来彭刚老师后续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2015级申请出国同学的切身体验和文章的表述差别巨大;第二,当尹佳老师说“这是改革阵痛”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遭到改革中利益受损同学的愤怒攻击也必然是改革阵痛的一部分?
最后一个问题:改成等级制有助于改变“功利化”的局面吗?我认为毫无帮助。


官方明显偏袒自己的制度设计,不理会学生的切身利益与感受。许多同学在朋友圈中转发这篇文章,表达了无奈与伤心。解释得再冠冕堂皇,实际的利益受损是由学生与家长承担,冷暖自知。清华的这篇解释不仅没有为自己挽回声誉,反而寒了学生与家长的心。

最后说一句,如果校领导真的是文中那么想的,我只能想到:袁世凯看的报纸是他儿子印刷的。

“清华,是你一生的骄傲”

参考资料

  1. 各大微信群聊天记录
  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0861694

发表评论

注意 - 你可以用以下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wink: :twisted: :roll: :oops: :mrgreen: :lol: :idea: :evil: :cry: :arrow: :?: :-| :-x :-o :-P :-D :-? :) :( :!: 8-O 8)

本文链接:https://twd2.me/archives/11864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