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与《计算机网络原理》联合硬件路由器实验最终报告会暨组间互联互通测试会

今天早上十点十分,《计算机组成原理》与《计算机网络原理》联合硬件路由器实验最终报告会暨组间互联互通测试会正式开始,由于部分专家迟到,比计划的时间晚了十分钟。此前,参会者均领取了精美纪念品(印有“仨月造台路由器,半年学通互联网”口号的纪念印刷电路板)一份。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师刘老师和李老师、《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师徐老师和全老师、课程六位助教、参加今年硬件路由器实验的六组共18位同学、去年参加硬件路由器实验的几位往届同学以及其他几位专家。

会上,我首先介绍了今年联合实验的基本情况:232人选课、24人报名、18人参加实验、18人完成实验;绝大多数组支持八千条以上路由,最高实测值达到9200条;所有组均实现了四口全千兆线速转发;所有组均通过了所有组内互联互通测试。

然后,网络测试仪研发团队代表对网络测试仪研发工作进行了报告。值得一提的是,该网络测试仪获得了《高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最佳课程项目。

此外,大会组织方邀请了北京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团队对北京大学开展的硬件路由器实验进行了分享。

接着,六组同学分别对本组硬件路由器实验完成情况进行了最终报告,并进行了互评和交流。

上半场会议基本结束,《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师李老师及《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师徐老师做总结讲话,老师们高度认可同学们的实验完成情况,并作出“同学们完成得比去年还要好”的重要论断。

上午会后,参会人员进行了合影和午餐。

下午一点半,组间互联互通测试准时开始,测试了环状拓扑以及IX拓扑。测试结果如下:

环状拓扑组间互联互通测试总结:连通性基本通过。第6组发出的RIP报文尾部会带有垃圾数据。第5组与第6组连接后,第5组运行一段时间后软件卡死,原因尚不明确。交换第5组和第4组后第5组不再卡死,全网连通,但第5组称第6组与第4组无法正常交换路由信息,全网路由非最优。恢复第5组和第4组,然后将第6组替换为第5组,全网连通。此时,移去第5组和第4组的链路,数分钟后,网络未能恢复连通。询问第3组和第2组,第3组称其路由条目超时后直接删除,不将metric置为16并传播给邻居;第2组称其按照接口进行超时过期处理,而非逐个路由,因此无法处理接口存活但部分路由过期的情况;该两组协同导致了部分路由失效的信息无法传播给其他路由器。恢复第5组和第4组的链路,全网连通。移去第3组和第2组的链路,一段时间后网络恢复连通。

IX拓扑组间互联互通测试总结:连通性部分通过。连接D-Link某型号交换机后所有链路无link,猜测与SFP电口模块和交换机兼容性有关。将交换机换为GS105Ev2,连接第1组、第2组、第4组以及第6组,此子网表现为连通,但第6组计算机接收到第4组计算机发送的ping响应报文TTL不正确(应为62,实为61),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在交换机处利用端口镜像抓包,发现第4组发往第6组的ping响应报文目标MAC地址为第2组,而后第2组正确将其转发至第6组。移去第2组至交换机的链路,在第6组计算机可以收到同一个ping请求的两个响应报文(TTL分别为62和61)。在交换机处利用端口镜像抓包,发现第4组发往第6组的ping响应报文目标MAC地址为第2组,该以太网帧随后被洪泛至第1组和第6组。随后第6组将其转发至第6组计算机(可推断第6组未检查目标MAC地址),而第1组将其转发至第6组(可推断第1组亦未检查目标MAC地址)。将交换机换为FAST某型号交换机,连接所有组,部分组可以互联互通,其余情况不明。

某网络专家对此评价为“群魔乱舞”。

至此,全部会议结束。

发表评论

注意 - 你可以用以下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wink: :twisted: :roll: :oops: :mrgreen: :lol: :idea: :evil: :cry: :arrow: :?: :-| :-x :-o :-P :-D :-? :) :( :!: 8-O 8)

本文链接:https://twd2.me/archives/15187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