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7周课程总结:三线建设

今天的课程从一首动听的歌《春天的故事》开始。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讲的是在改革开放后,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开放城市取得突出成就。春天的故事好,改革开放好,大家都好。同时,老师教导我们要贯彻习总书记两个不能否定的观点,即“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歌颂改革开放后的成就,但不能抹杀改革开放前的成就。本节课就讨论一个改革开放前的成就——三线建设。令人遗憾的是,三线建设似乎在研究、教育和教学中常常被人遗忘,例如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课程中都没有讲三线建设这个伟业。老师学生的硕士论文,在被专家评审的时候,参与评审的专家甚至都不知道三线建设这件事情。这篇硕士论文把这件事情挖出来了,学术贡献极大。

事实上,三线建设总共投资两千多个亿,耗时约16年。从1964年开始分析,那年中央要开始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在制定计划时,由于当时刚刚度过三年困难时期,制定者安排了很多吃、穿、用的项目。然而,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分析,当时美国对华敌视,中国和苏联的关系也较为紧张,两个超级大国都得罪了,两个大国背后的其他国家也会和中国作对,当时我国的国际环境十分险恶。因此,需要加紧战备。水库、人口、工业、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南部,很不利于国防,很不利于战略。最终,第三个五年计划变更,进行三线建设。

西北大三线、西南大三线、合称大三线,这个三线建设有许多工程。例如,当时要在一个无名地区建设钢厂,取名竟成了问题。最终,毛主席以当地的特色植物木棉花的另外一个名字攀枝花命名,将这个地方命名为攀枝花。中国的第一个特区就是攀枝花,深圳仅仅是第一个经济特区。另外一项伟大工程是成昆铁路。成昆铁路途径的地方崇山峻岭,自然环境十分险恶,最终靠着人民的力量建设出来了,平均一公里至少死一个解放军战士。在联合国总部大厦,有三件人类征服自然、改造宇宙的标志性工程,人造地球卫星、阿波罗登月以及象牙雕的成昆铁路模型。在之后评奖的时候,铁道部把它报成二等奖,然而评审专家说这是文革的产物、文革的工程,不给评。铁道部不满,联系总理,总理发话说该项目和文革无关,不能说成文革工程。评审专家一看总理发话,立刻将其评为特等奖。

今天课程的后半部分从另一首动听的歌《希望的田野》开始。

后半部分课程主要讨论为什么农村发展这么大,为什么进入希望的田野,老百姓吃饱肚子是什么原因。联产承包责任制确实起的作用很大,但是分析中国农村发展巨大变化有两种思维,单一思维和复合思维。邓小平曾说过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最终,是多因素论促成了希望的田野。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们丰富拓展了以前的认识,了解了以前没有学习过的内容。

注:本文仅为上课内容的记录,不代表作者(twd2)观点。

发表评论

注意 - 你可以用以下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wink: :twisted: :roll: :oops: :mrgreen: :lol: :idea: :evil: :cry: :arrow: :?: :-| :-x :-o :-P :-D :-? :) :( :!: 8-O 8)

本文链接:https://twd2.me/archives/13601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