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的实验室科研探究单元是在FIT楼的“现代处理器设计与智能计算”。上课开始时,老师告诉我们“处理器相当于人的大脑,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并说这句话会贯穿整个课程。然后,老师介绍了2017年AlphaGo的升级版打败柯洁的事情,以及AlphaGo的新版AlphaGo Zero可以进行自我学习并打败之前版本的AlphaGo。这些都表明,智能化的时代即将全面来临。
现在,处理器出现在各种地方,智能化的时代自然也离不开处理器。那么就先介绍一下处理器的发展历史。处理器可以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信息技术发明之一了。顺便一提,另一个例子是互联网。处理器和互联网已经成为目前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历史还要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谈起。目前教科书上认为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出现的ENIAC,这台计算机还使用电子管,能耗和体积都很大,并且很容易老化和损坏。接着,在1947年,晶体管被生产出来,晶体管几乎在各方面的性能都优于电子管,于是计算机使用晶体管制造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被制作出来,一个小小的片子上可以继承很多很多晶体管,再次提高了计算机的各种性能指标。集成电路的发明人之一,成为了Intel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此外,Intel的联合创始人中还有一位叫做Moore,他的Moore定律为人所知晓,大意为每18个月,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会翻一翻。Moore定律推动着半导体行业向前发展。
接着,老师的介绍回到处理器,老师说现在几乎100%手机的处理器都是ARM处理器了。这时,老师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我们学校的学生证里面有没有处理器。有一个同学回答说没有,然后老师让他回去之后拆开来看一看,到底有没有。该同学反驳说,他有一次学生卡丢失,补办新卡之后又找到了,于是拆开来看了看,确实没有。事实上,老师告诉我们,清华大学学生证和中国居民身份证里都有处理器,很小。
那么处理器如何设计呢?老师接下来通过三个思想实验为我们解答了这一问题。这三个实验事实上是处理器的指令集设计实验,指令集设计好后,需要用电路实现,然后让工厂生产出真实芯片,最后测试。
处理器指令集变化是因为需求变化。例如电视,随着分辨率的提高,处理器性能的要求也提高了。
而在最近,由于单核性能(时钟频率)提升困难,在2004年,Intel放弃单核发展,开始发展多核和众核。
最后,由于智能化的时代即将全面来临,并且处理器相当于人的大脑,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处理器的“智能”需求变得重要,因此现在有一部分团队正在研究类脑计算的处理器。
本单元课程最后,老师带我们去他的实验室参观,展示了之前老师科研组做的一款处理器芯片,以及一个正在实验的类脑视觉处理器。
发表评论